近年來,不少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發展遇到瓶頸,功能發揮受限,但山東省臨朐縣養蜂協會卻是“風景獨好”。
為探索臨朐縣養蜂協會的發展奧秘,在中國科協“2021年農技協與科技志愿服務調查研究”“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組織建設發展狀況研究”等項目資助下,相關課題組展開了專題調研。調研發現,協會創新建立實體企業,形成了“蜂農+協會+公司”的服務模式,實現了自身的發展,同時推動了養蜂事業的升級。
臨朐縣是山東第一養蜂大縣,有荊條和刺槐兩大蜜源120萬畝,其他蜜源30余種,花期200多天,全縣養蜂人口1200多人,蜂群存養量達4.5萬群,采蜜季節客蜂數量多達10多萬群。經多年發展,臨朐縣形成了包括蜜蜂養殖、中蜂培育、產品研發加工、授粉應用等在內的較完整的產業鏈。蜂蜜、蜂王漿、花粉、蜂膠年產量分別為2300噸、1060噸、116噸和77噸,產值達到1.5億元。
在縣農業局、民政局、科協等的重視支持下,臨朐縣養蜂協會于1985年冬成立,是臨朐縣最早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之一。經近40年發展,協會現有會員228戶,蜂群存養量2萬多箱,年戶均收入10萬元以上。
為了解決產品銷路問題,1996年,協會牽頭興辦了山東康寶蜂業有限公司,2003年投資500萬元新建廠房,新上日產20噸蜂蜜濃縮設備、小包裝設備、蜂膠提純設備以及進口化驗儀器等先進儀器設備進行產品深加工,實現產品大幅增值。目前,公司已開發生產30多種系列產品,銷售網絡遍及全國20多個省市。“協會+會員+公司”逐漸成為重要經營模式。
1996-1997年,協會通過企業承辦養蜂協會巢蜜產業化項目,取得圓滿成功,該項目生產的巢蜜比傳統蜜價格提高了2倍,每箱增加收入200多元。協會積極與國內外客戶合作,為會員爭得了更多訂單,蜂巢蜜每年產出幾萬塊仍供不應求,雄蜂蛹生產更是前景可觀。據統計,每戶蜂農生產雄蜂蛹要比其他蜂農每年多收入3000-5000元。
在解決銷售問題的同時,協會還為蜂農提供技術支持。據介紹,協會通過講座、學習班、現場指導等方式為蜂農解決養蜂技術難題。自協會成立以來,舉辦了50多期不同形式的學習班,每年至少開展一次集中培訓交流會。通過技術指導,養蜂產量有了很大提高,平均每箱蜂蜜產量達到100千克,蜂王漿產量達8千克,加上蜂膠、花粉、雄蜂蛹等,每箱蜂純收入近1000元,平均單產(群)高出全省30%左右。
當前,傳統生產模式已經不適應新的形勢要求,為了保證生產優質綠色有機蜂產品,滿足國內外消費者消費需求,協會積極聯系各家蜂場,在蜂場分布集中地區建立蜂產品生產基地,實行養蜂協會統一管理、養蜂戶分組生產的方式。為了掌握各基地動態,協會還派專職養蜂技術員到各蜂場進行監督指導,切實做到統一發放用具、統一監測和統一收購,從源頭提高產品質量,并通過公司,以高于市場價20%的價格收購合格產品。
流動性是養蜂業一大特點,臨朐縣作為全國優質蜜生產基地,吸引了眾多省內外蜂農前來放蜂,協會組織有經驗的老蜂農,查清蜜源的分布、花期、花種及各地的交通情況,繪制了養蜂路線圖供外地蜂農參考,并協助蜂農解決放蜂期間遇到的問題。養蜂協會還專門聘請法律顧問為蜂農提供法律援助服務。多年來共協助處理各類案件50余起、各類糾紛80余起,幫助蜂農使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。